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云南省中医药产业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2)

来源:新疆中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技术指导实现生态种植,助力绿色扶贫。云南省山地面积多,平原和台地面积少。为了减少耕地面积的使用,有效利用山地和林地资源,在农林业专家的

5.技术指导实现生态种植,助力绿色扶贫。云南省山地面积多,平原和台地面积少。为了减少耕地面积的使用,有效利用山地和林地资源,在农林业专家的技术指导下,云南省发展立体林业循环经济,培育林下产业,鼓励老百姓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经济林地种植三七、当归、重楼、秦艽等中药材。最典型的案例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及其团队在结对帮扶澜沧县科技和产业脱贫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生物多样性“相生相克”原理形成的专利成果,实现林下三七种植不施用化肥、农药的绿色生产模式,科学构建林下三七标准体系并推广应用。

二、云南省中医药产业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第一,短、平、快政策实施效果好,但耗时长项目建设缓慢。2020 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实现的前提是确保到2020 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按照国家2020 年的脱贫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其中农民年均人总收入要达到4 000 元左右。由此可见,在脱贫攻坚的最后时刻,时间紧任务重,为早日实现脱贫目标,中医药产业精准扶贫中实施比较多的也是见效比较快的主要在如中药材种植、中药产业发展等方面,农民增收快,且农民得到实惠后还会扩大规模促进发展;但耗时长、资金技术投入大的中药材深加工和精加工中心、流通中心、大健康产业延伸等相关项目的发展较缓慢。

第二,农业科技指导有待增强。中草药种植不同于一般的农产品,除了需要合适的土壤、气候、水质等地理条件外,还要有相关的种植技术。云南一些地方适宜种植中药材,比如重楼、白芨等,但农民缺乏相关技术培训和指导导致种植失败以致弃中药材种植而改为种水果等经济作物来增加收入。目前,云南的林下中草药种植开展不错的原因是有科技人员的指导。

第三,药农收入来源单一,销售方式传统。在中医药产业扶贫政策实施下,虽然“云药”种植规模上去了,但是农民的收入主要还是来自种植收入,加工收入以及资本性收入占比较小,收入来源单一;新鲜药材的销售主要依靠传统的销售方式,如上门统一收购或者拿到集市上去零售,采用网上销售的不多。

第四,中医药产业链不够完整。都晓岩等认为,产业链是从最初原材料的粗加工到精加工,直到生产出最终产品并把最终产品销售到消费者的过程,包含种植、加工、流通上下游全过程。云南省在中医药产业扶贫过程中,开展得比较多的是中草药的种植,它处于产业链的上游,相对下游产业而言,资本技术投入少,加工水平低,收入依赖劳动和资源投入,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理想。而经济效益高的下游产业需要的技术水平高,资本投入大,依靠农户的力量一般很难建立;企业建厂进行深加工需要对当地环境、资源等进行考察,一般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目前除文山三七建立了较完善的全产业链外,其他地方的产业链还有待完善。

第五,大部分中药缺乏地理标识和知名度。目前,除云南部分道地药材,如文山三七、昭通天麻、龙陵紫皮石斛、滇重楼等具有较高知名度外,其他一些中药材没有明显的地理标志,很难与外省同种类的中药材进行区分,也不利于进行市场推广。

三、提高云南省中医药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效果的建议

第一,政府应合理规划,正确引导相关项目建设。让老百姓脱贫是第一步,我们还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老百姓返贫,最终的目标是让其可持续稳定的致富,因此单靠简单种植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政府进行合理规划,正确引导。要进一步落实用时长、效果慢的政策。政府要有长远眼光,企业和农民追求短期利益,重视短平快项目,政府要落实耗时耗钱但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项目,如建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中药材加工厂、中医药工业园、中药材流通中心等,直至实现中医药产业集群,不断发展。

第二,继续加强中草药农业科技指导。政府要鼓励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和机构继续派出优秀的技术人员大力开展定期科技培训、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科技服务,让农户愿意种也能够种植中药材并从中获利,增强脱贫致富信心。

第三,增加收入来源,拓宽销售渠道。除已经开展的“中药企业+种植大户+农户”模式稳定药材收购、定制药园等模式获取种植收入外,通过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工厂、工业园以及流通中心的建设,带动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可以给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劳动技能,获得更多收入。同时,建设各项目需要土地资源,当地农民可以通过出让土地或以地入股等方式获得资本性收入,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可持续化。目前中药材的销售主要依赖传统销售方式,建议种植规模比较大的区域在传统销售基础上,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商销售和自媒体宣传销售等模式,不但可以扩大销路,还可以进行简单加工,获得加工收益;也可以创造打包、包装、快递等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增加收入,特别是药食两用的药材比较适合这些模式。

文章来源:《新疆中医药》 网址: http://www.xjzyyzz.cn/qikandaodu/2021/0611/1451.html



上一篇:江苏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阻碍及对策

新疆中医药投稿 | 新疆中医药编辑部| 新疆中医药版面费 | 新疆中医药论文发表 | 新疆中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疆中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