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六个人的“羌族梦”(5)

来源:新疆中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2 年5 月12 日,由刘阳发起成立的“汶川县这一刻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中心”成立了,并邀请四川省甘霖副省长(原珠海市市委书记)和珠海市陈仁福副
。2012 年5 月12 日,由刘阳发起成立的“汶川县这一刻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中心”成立了,并邀请四川省甘霖副省长(原珠海市市委书记)和珠海市陈仁福副市长担任这个公益组织的名誉理事长。尽管目前仍面对经费困难的窘境,人们看到的却永远是乐观、自信、坚毅的刘阳。因为他对羌文化保护的义举,已经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如今的刘阳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汶川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运作模式。他希望通过汶川县绵虒镇羌锋村簇头寨案例的成功,能够起到典范、推动和复制效应。他盼望那个时候的到来,“到那时,我就可以邀请甘省长、陈市长还有广东援建的兄弟们来汶川做客了。到那时,我才算是真正兑现了我的承诺。”刘阳说。艺兮: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5·12”特大地震后,在成都、绵阳等地举办的各种与羌文化有关的大型活动中,活跃着一个年轻人的身影,他就是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2009 级音乐舞蹈系羌藏歌舞专业大学生艺兮。2011 年,因其为保护传承羌族文化所做出的努力,入围“2011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而大学毕业前夕,他选择了自主创业,成立了羌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借此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当他还是茂县中学的学生时,便成立羌族文化社,并任社长,带领同学们开羌语课、跳萨朗舞。高三时,在一些羌文化研究保护者的支持下,艺兮在学校成立了羌族文化图书馆。2008 年“5·12”地震来袭时,艺兮被震倒在教室里,又像篮球一样被弹起来,当晚的茂县县城在震后余生中,像座死城。看到羌族文化遭遇巨大损失,艺兮决定为羌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做点事。2009 年9 月,艺兮进入大学后,便着手成立了“羌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促进会”(简称:羌促会),并任会长,在学校的支持下,举办了不少活动宣传保护羌文化,特别是在每周末组织的“大家一起跳萨朗”活动吸引了很多同学参与。2010 年,该协会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社团。2011 年4 月,在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暨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中,艺兮领舞的羌族酒歌《尔玛西惹木》荣获“金奖”和“优秀传承人奖”。香港TVB 电视台专题采访艺兮杨慧兰了解艺兮的人会说他为羌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贡献,但他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应该的,而未来羌族文化的传承仍然任重道远。杨慧兰:用知识去改变贫穷2013 年1 月,四川茂县九龙村唯一的女大学杨慧兰寒假返乡后,在村寨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她上门找到该村村长赵平,说自己要申请在九龙村办一个属于这个村寨自己的民俗节庆活动。面对一脸惊愕的赵村长,杨慧兰说了三个发自内心的理由:保护村寨的传统文化;提高村寨的知名度;让村中更多的孩子以她自己为榜样,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认清知识的力量。杨慧兰想通过挖掘与宣传村寨的羌族文化,提高村寨的知名度,促进村寨经济发展,改变村寨落后面貌的想法,得到了村委会与村民的大力支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并不富裕的村子开始了紧张的筹备:杨慧兰主动打电话,用人托人的方式,联系成都的专家与学者;村委会拼溱出几百块钱,到山外的县城去购买节庆必需的用品。2 月17 日上午,经学者与村民共议命名的首届“九龙厷戊节”节庆活动在九龙村村外的祭祀塔拉开了序幕。九龙村全体村民聚集在村头的“白石神”塔前,烧香祈福祭祀。之后,村民跳起了“哈日”、载歌载舞返回村寨。接着,村民表演了独具九龙特色的“狮子拉”,融合古氐羌傩舞艺术特色的舞蹈表演,诙谐有趣,现场欢声笑语不断。然后,村民们一一登台,表演了自编自导的羌族山歌与莎朗,直到当晚十时,节庆活动伴随盛大的篝火晚会结束。九龙村的“厷戊节”,是一个羌族传统村落村民自发挖掘与传承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努力,也是一位羌族女孩带领自己的亲人去接受新生与变革的一次庄严的洗礼,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使九龙村村民深切感受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了村落春节期间的节日气氛,更充分体现了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而且,活动也受到省级到中央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九龙村”的名字第一次醒目的被刊在国家民委主办的《中国民族报》,杨慧兰与她所在村庄的名字也被放入《四川工人报》头版正中央的新闻报道之中。3 月份,当地政府已展开了将九龙村传统的“厷戊节”申报为县乃至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相关工作。 (* 本则稿件内容参考并引用了《中国文化报》相关报道,特此申明并鸣谢)

文章来源:《新疆中医药》 网址: http://www.xjzyyzz.cn/qikandaodu/2020/0803/332.html



上一篇:《周礼》医事考
下一篇:把医药护理送下乡

新疆中医药投稿 | 新疆中医药编辑部| 新疆中医药版面费 | 新疆中医药论文发表 | 新疆中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疆中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