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4)

来源:新疆中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7 关键词对关键词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过程、研究重点及方向,并可预测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文献

2.7 关键词对关键词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过程、研究重点及方向,并可预测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见图4。为使分析结果更具代表性,对含义相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绝经后骨质疏松”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症”合并为“骨质疏松症”等。

图4 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关键词聚类分布

通过CiteSpace V软件的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关键词共现网络形成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聚类:#0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骨密度、#2肾主骨、#3仙灵脾、#4骨生物力学、#5临床疗效、#6中医中药、#7补肾中药、#8中医体质。图中以#标示的代表性聚类词各占据一定板块,周围圆圈代表以该词为关键词的节点,节点越多则表示该聚类研究热度越高;各节点间连线表示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各板块、节点及连线颜色依据上方色度条自左往右表示关键词出现时间的远近。如代表性聚类词“#0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占据图中最大的独立板块,由较多节点组成,其颜色表示在近期仍有较多相关研究,且其节点文献与代表性聚类词“#2肾主骨”有较强的文献共现关系,板块间有较多的面积重叠。

通过CiteSpace V软件Time-zone算法将关键词按照时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见图5。如关键词时区图所示,最下方为时间坐标轴,图中每1个圆圈代表1个关键词节点,节点出现的时区为该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随着同一关键词相关研究的增加,该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越高,节点圆圈直径则越大。不同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两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的共现关系,连线颜色依据上方色度条从左往右表示时间的远近。图中显示的是系统计算出现频次≥7的关键词,最大的节点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出现频次为223次,首次作为关键词出现是在1999年的研究文献中。图中关键词呈现从左往右随时间推移,自下向上攀升的趋势,代表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增加的现象。结合相关研究年度发文量来看,在2000年以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数量较少,主要集中于中药治疗的疗效观察;2000年开始,研究重点开始向骨密度、去卵巢大鼠动物模型等实验研究转移;2011年以后,中医中药改善骨代谢等指标被研究重视,从机制上探讨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但研究热点较分散,未形成较为高频的关键词。

图5 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关键词时区图

2.8 文献被引分析对纳入的453篇文献的被引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排名前10位的高频引用文献,结果见表3。高频被引文献较多是2000年前后发表,在该领域研究开展早期具有一定趋势引导作用,被后来的研究者学习并发展起来的。在前10位高频被引文献中,有5篇是以补肾法为基本治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展开研究[15-18],有3篇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或辨证分析进行研究[19-21],有2篇从基因多态性、内皮素等分子水平进行研究[22-23]。由此可见,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当以其发病的证治规律为基本,在补肾法的基础上准确辨证论治;同时随着科技发展,中医药的研究也进入了微观分子水平,有望进一步从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理解中医,帮助临床治疗。

表3 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频被引文献(前10位)序号 题目 作者 发表年份被引次数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析[20] 谢林,郭振球,姚共和1999 122 2 健脾补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计量学研究[13] 罗为民,符诗聪,杜宁,曲克服,李国衡 1995 88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的初步研究[19] 邵敏,庄洪,宋文昭 2000 86 4 补肾填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18] 施杞,谢司永 1996 72 5 中药护骨合剂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15] 陈大蓉,唐显著,郑坤渝,刘其芳,蔡汉中 1994 72 6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22] 安胜军,李恩,佟晓超,刘昆,赵京山 2000 61 7 内皮素、一氧化氮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关系的临床初探[23] 李中万,庄洪,李钊,赵司伟,魏合伟 2005 60 8 中药增骨汤序贯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附120例临床观察[17] 梁克玉,魏玉玲,郭邦富,胡年宏,付刚 1999 56 9 补肾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分析[16] 邓伟民,贺杨淑,冯永佳 1997 53 10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及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21]杨洪彬,徐祖健,汪新象,尹思源,唐光才,刘都,陈巍 2009 46

文章来源:《新疆中医药》 网址: http://www.xjzyyzz.cn/qikandaodu/2021/0514/1277.html



上一篇:传统中医药治疗骨髓炎的研究现状
下一篇: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

新疆中医药投稿 | 新疆中医药编辑部| 新疆中医药版面费 | 新疆中医药论文发表 | 新疆中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疆中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